首页 > AG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AGGAME·(中国区)集团官方网站|英国海军的出动

发布时间:2025-03-10 17:35:26    次浏览

在此船难对策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被派驻在通商口岸并有保护英国人及其船舶义务的英国领事。下属一收到船难消息,英国领事便向清朝要求保护,同时要求停泊在通商口岸的英国军舰急赴船只失事或漂抵的地点,力求保护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若劫掠发生,则向清朝要求赔偿并处罚劫掠者。如1851年5月9日英国驻厦门领事柏克豪斯(J.Backhouse)的下属接获消息,1850年9月17日有外国船在台湾失事,漂流上岸的船员大半被杀(事例5)。柏克豪斯立即请求停泊的英国蒸汽单桅纵帆型军舰(sloop-of-war)Reynard号出动救出生还者,并联络兴泉永道。其后,生还者被美国船送至上海,由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的报告得知,失事外国船为英国船“拉蓬特”号。结果英国一艘明轮单桅纵帆型军舰Salamander号取代Reynard号被派遣到台湾进行搜索,前往当地的领事馆人员巴夏礼将在台湾南部进行的交涉做了详细的报告。此外,1856年英国驻厦门领事马理生也收到在台湾有外国人被扣留的消息,遂要求台湾道和兴泉永道提供信息,但未得到满意的答复,故于1858年4月再次提出要求,最终在知会清朝官员后,于1858年6月7日派遣英国明轮单桅纵帆型军舰“刚强”(Inflexible)号赴台。由此可知,外国船中英国船所占的比例极高,故接获外国船失事的消息时,即使船籍不明,英国领事也会有所行动。船难的消息许多是由商人提供的。1859年12月Ena号在台湾发生船难并遭到劫掠时(参见事例24),是合记洋行于翌年1月3日先自中国人处得知此事,再传达给英国驻厦门领事金执尔(W.R.Gingell);应金执尔的要求,翌日英国双桅横帆型军舰Acorn号被派遣到台湾。为了更进一步要求赔偿及处罚劫掠者,于3月加派英国炮舰“负鼠”(Opossum)号。除台湾以外,前述1859年9月汕头港发生暴风雨时,英国驻厦门领事马理生接获怡和洋行的消息后,以保护和取回英国臣民的财产为由,要求出动Acorn号。因此可知,英国商人等所提供的消息汇集到英国领事处,为保护外国船,以通商口岸厦门为起点,派遣英国军舰至当时未开埠的台湾、汕头附近等地的机制已趋完备。与此极为类似的是上一章所论述的同一时期厦门的英国军舰根据英国领事之下所汇集的情报,以通商口岸为起点对海盗进行扫荡;英国领事和英国海军在船难事件上也发挥了与处理海盗事件相同的作用。当然,这种介入是清朝方面极欲避免的,特别是强烈排斥派遣英国军舰到非通商口岸台湾。如前述1858年马理生请求派军舰到台湾时,台湾道表示,若有外国人漂流到岸,当地的地方官会予以保护并将其送返。闽浙总督王懿德等人亦在1858年7月19日上奏表示反对,除举出同样的理由外,还指出福州和厦门的华夷之间虽未发生问题,但“广东的夷务(第二次鸦片战争)”尚未平息,故无搜索台湾的必要。此外,事例24中Ena号失事后,船长H.R.J.Smith在领事馆宣誓所做证言中指出,台湾的地方官员除采取前述对策外,对翻译和船长的随从也给予遭到劫掠的补偿金。地方官员还希望船长回到厦门、香港后不要再追究此事件,可能的话也希望能阻止英国海军介入。因此可知,对于在台湾发生的外国船难事件,福州的省当局及台湾当地地方官员都会提防来自英国军舰的压力。如前一章所述,采购煤炭的英国船以海盗问题为借口在台湾靠港之事不绝,故清朝地方官员有这种态度也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